1.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2.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具体看来: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