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参加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为了让考生复习顺利,文都网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在此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知识要点
概述
1.概念
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于治疗外、内湿或两者相兼为患的方剂,统称祛湿剂。
2.使用注意
①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故水湿为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所以祛湿须酌情配合温肾、健脾、理肺之法。
②湿性重浊黏滞,易于阻碍气机,故祛湿剂中,常需配伍理气药,气行则湿化。
③祛湿剂多由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及孕妇水肿者慎用。
3.外湿、内湿的区别
外湿伤人,肌表、经络之病居多,每以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烦痛,或面目水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内湿为患,脏腑之病多见,每以胸脘痞闷,呕恶泄利,黄疸淋浊,身重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燥湿和胃
平胃散 | 组成药物 | 苍术、厚朴、陈皮(执业2000)、甘草、生姜、大枣 | 功效 |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
主治证候 | 湿滞脾胃。症见食少、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脉缓者(助理2006) | |||
配伍意义 | 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为臣,陈皮理气健脾和胃为佐,甘草调药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共为使 | |||
藿香正气散 | 组成药物 |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执业2000)、桔梗、藿香、甘草、生姜、大枣(助理2006) | 功效 |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主治证候 |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舌苔白腻者。此外,亦可用治山岚瘴疟等 | |||
配伍意义 | 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能理气和中为君。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散风寒以解表;半夏、陈皮降逆和胃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为臣 |
以上的介绍,相信考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想知道更多考试内容,想顺利通过考试,关注文都网校【免费咨询电话:400-010-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