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2014中医医师《方剂学》考情精析1

  即将参加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为了让考生复习顺利,文都网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在此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只有首先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遣药组方或运用成方。

  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辨证的目的在于确定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定治法,治法是针对病机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的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从法出”,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即是法”。

  2.常用治法 我们现在常引用的“八法”,源于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①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②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③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④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⑤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⑥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⑦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⑧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工具,即俗称“处方”。其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1.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

  (1)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

  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助理2001) 。

  (3)佐药: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执业2006);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时,为防拒药,配用的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①引经药:即引导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方剂的变化形式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在临证运用成方中,我们应该根据病证的变化、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四时气候的不同以及地域的差异,处方宜灵活加减。

  (1)药 味加减的变化(执业 2000):通过调整方剂的组成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形式。对成方加减时,不可减去君药。否则就不是某方加减,而是另行组方了。

  (2)药量增减的变化:通过调整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形式。如果药量的增减改变了原方配伍的主从关系,则该方的功用和主治就会随着配伍关系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3)剂型更换的变化:通过更换方剂的剂型,以适应病情变化和治疗需要的形式。同一方剂,由于采用的剂型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就有所不同。

  以上的介绍,相信考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想知道更多考试内容,想顺利通过考试,关注文都网校【免费咨询电话:400-010-8090】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