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
2.试论述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
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答案要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包括有关问题解决的内容,并能及时地再现它们,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能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能恰当地唤起有关的原则并加以组合,极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言语的指导。正确的指导可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增强其动机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活动水平的高低和记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