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辅导:中药的性能总论
为了迎战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文都网校小编特意整理了中药学方面的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含义: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机制: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四气
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确定依据: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所示效用: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凡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辨证用药
(二)五味
含义: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它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临床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等证。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亦称辛香之气,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某些甘味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淡味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甘味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还能生津、安蛔。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 涩味附属于酸,亦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但酸味与涩味相似而不尽相同,如酸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等,皆是涩味所不具备的。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如大黄通下泻火为通泄,杏仁降气平喘为降泄,栀子清热泻火为清泄;燥即燥湿,用于湿证,又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坚含义有二,一是坚阴,苦能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因苦能燥,易伤津,伐胃。阴津不足,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肠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症瘕等病证。此外,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能补肾壮阳益精。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而有凉血的作用。 但咸味药不宜多食,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是如此,另有的咸味药有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气味配合: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以上内容由文都网校整理发布,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资料尽在文都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