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即将结束,文都网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在此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2014中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分析:阴阳学
知识要点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2.阴阳学说 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
3.事物的阴阳属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的一面。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②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执业2001/2003),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执业2006)。
③比较的对象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①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形成的是实证,总的治疗原则是“实者泻之”,即损其有余。
阳邪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兼阴虚配以滋阴)。
阴邪盛——寒实证——寒者热之(兼阳虚配以助阳)。
②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即补其不足。
阴偏衰——虚热证——滋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执业2006)。
阳偏衰——虚寒证——扶阳制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助理2006)。
对于阴阳偏胜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大法。他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执业2003)。”
③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以上介绍,相信考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想知道更多考试内容,想顺利通过考试,关注文都网校【免费咨询电话:400-010-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