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日报》报道,近日,厦门本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首次采用电子评分系统,实现考官随机分组电子化和成绩汇总发布网络化运作,并对考官打分进行实时监控。面试开始前,由考生代表“机选考官”,通过电脑实现考官随机编组;考生的面试顺序也通过电子系统随机产生,抽签的过程可以在大屏幕滚动显示;各招考单位不再选派主考官,而是在每组抽签产生的七位面试考官中抽取主考官来引导面试;考场每半天重新对考官进行电脑抽签分组,并通过增加面试组别,压缩面试天数,提高面试考官选择的随机性。成绩收集汇总发布同样实现电子化,考官拿着触摸式液晶平板打分器,对面试测评要素进行逐一打分,由计算机计分、核分,并进行汇总发布。电子评分系统还可对考官打分进行实时监控,对异常分数进行现场预警。
公务员考试是我国的“抡才大典”,每年千军万马挤公考独木桥的情况屡屡出现,莘莘学子对于公务员稳定的福利待遇与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大的上升空间非常青睐。正因为如此,发生在公考中的幕后操作才会备受关注。公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占比还差不多。如果说,笔试找“枪手”代考难度较大的话,面试找熟人托关系走走考官的门路,还是相对容易的。
其实,科场情弊从唐代科举考试以来,就基本没断过线,而且花样百出大案频仍。举一个小例子可见端倪。明代科考,即有“约定门生”之举。所谓“约定门生”,是指有考生名满天下,主考官若录不中,必致“失察遗贤”的非议;或者考生通过熟人重贿走通了主考的门路,双方约定此科必中。考生与主考达成默契,在试卷中夹带暗号,让阅卷者一看便知。
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特别是面试中,同样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笔试成绩差不多的考生,要想在面试中胜出,做通面试考官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面试在很大程度上由考官凭感觉打分,缺乏严格、统一、规范的标准,落选的考生即使觉得不公平也很难抓住什么把柄,只有自认倒霉了事。有关系、有门路的考生,晋身之阶自然比那些平民百姓的孩子要平坦得多。
厦门推行的面试电子评分系统,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杜绝情弊,但却让录用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串通舞弊的情况。考官随机编组、面试顺序随机产生、招考单位不再选派主考官……种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随机性。计算机核分、及时汇总发布、打分实时监控、异常分数现场预警,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于招录工作的影响。这种电子评分模式,确实值得在公务员考试中大力推广。
有了好的办法,有了先进的程序,还要有落实、有推广才能发挥其效果。现在的问题是,在公考过程中,主导公考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人社部门,能否迅速全面地推广这种先进的做法?笔者觉得,厦门经验想要推广也不难也困难。说不难,是因为配备这样一套电子设备,耗资不会很高,以现有的财力完全可以实现。说困难,是因为让招录工作变得更加公开、公平、透明,可能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让他们柄权牟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没有从上到下的要求,指望他们主动推行改革,恐怕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