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第十五单元止血药(1)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第十五单元止血药(1)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大纲要求:

  1.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 掌握: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熟悉: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了解棕榈炭、紫珠叶、藕节、景天三七、血余炭、鸡冠花等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掌握地榆与槐花,三七与蒲黄等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与功效的异同。

  4. 掌握蒲黄配伍灵脂等配伍的意义。

  概述

  【含义】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性能功效】 多性凉(血遇寒则凝),多炭药(血见黑则止)。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 按本类药的性能又可分为四小类。

  ①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②化瘀止血药: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症见反复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经闭及心腹疼痛等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③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尤为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④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配伍方法】 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

  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

  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

  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证情配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

  【使用注意】 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大蓟

  【性能特点】 本品甘苦性凉,归肝心经。既善清泄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②疮痈肿毒。

  【配伍】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

  [性能特点】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又兼能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②热毒疮痈,血淋。

  【用量用法】5~12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又能泻火解毒、收敛,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⑦烫伤,湿疹,皮肤溃烂。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肿出血及便血。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清利。入血分,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入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入膀胱,能清利湿热而利尿,治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虽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惟力缓用量宜大。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①血热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证。

  ②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③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 9~30g,鲜品可用30—60g。以鲜品为佳。

  白及

  【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善收敛止血,并兼益肺,虽可治体内外诸出血证,但以治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最宜。又味苦微寒,入血泄热,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成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外用可生肌收口。此外,还治肺痈咳吐脓血、烫伤、皮肤皲裂、肛裂等。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②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③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配伍】 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寒热相平,行止并施,止血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效佳。

  【用量用法】 6~15g。研末服,每次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三七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经,兼人肺经。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且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诚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唯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①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③胸痹绞痛。

  【用量用法】 3~9g。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茜草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血分,既善凉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炒炭既善化瘀止血,又兼凉血,治血瘀夹热诸出血证每投;生用既凉血,又活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多用。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②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用量用法】 6—10g。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

  蒲黄

  【性能特点】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入肝与心包经,生用与炒用功别。生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且利尿。故治出血病证,无论属寒属热或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选用,但最宜治尿血。炒炭收涩止血,略兼化瘀,止血力强,出血无瘀或瘀轻者宜用。

  【功效】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①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②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

  ③血淋涩痛。

  【配伍】 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用量用法】 5~10g,包煎。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使用注意】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