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第十二单元理气药(1)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大纲要求: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2、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熟悉:化橘红、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甘松。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4、了解:橘红、枳壳、柿蒂、青木香、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5、掌握下列各组药物的配伍意义:橘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香附配高良姜、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萎。
6、熟悉橘皮与青皮等功效相似药物的相同和不同点。
概述
【含义】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性能功效】本类药味多辛苦芳香,性多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调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适应范围】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证。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等。
【配伍方法】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配宣肺化痰止咳药;
因痰热郁肺者,配清热化痰药。
脾胃气滞: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兼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
食积不化者,配消食药;兼脾胃虚弱者,配益气健脾药。
肝气郁滞:视病情酌加柔肝、养肝、活血止痛、健脾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性多辛温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温和不峻,芳香醒脾,入脾肺经。既理气运脾而调中,又燥湿理气而化除痰浊,凡气滞、湿阻、痰壅之证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①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②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③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配伍】橘皮配半夏:橘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善行散水湿,燥湿化痰。两药合用,燥湿化痰力强,用于痰湿滞中客肺等证。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枳实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辛散降下,微寒而不温燥,入脾、胃、大肠经,药力较猛。
既善于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痞塞,故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此外,还可治脏器脱垂。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病证】①食积腹痛便秘。②泻痢里急后重。
③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④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配伍】枳实配白术: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合,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用量用法】3—10g,大剂量可用15g。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兼入三焦、胆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温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大肠经,兼入三焦与胆经。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气滞,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脾胃气滞兼寒者用之最宜。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力缓并止泻。
【功效】行气,调中,止痛。
【主治病证】①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②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③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泄泻证。④脾胃气虚之食少吐泻。
【用量用法】3—6g。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
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入肝经而善疏肝解郁,入三焦而善理气,故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肝气舒畅,气血和顺,则月经自调,疼痛可除,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此外,生用又兼发表,治表证兼气滞每用。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病证】①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②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③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配伍】香附配高良姜善于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有效。
【用量用法】6~10g。醋制止痛力增强。
【使用注意】本品虽平和,但终属辛香之品,故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