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为了迎战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文都网校小编特意整理了中药药剂学方面的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一、生物利用度
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2.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3.生物利用度的试验方法
(1)受试者的选择:受试对象一般为健康人,年龄18~40岁,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10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人数一般为18~24例。
(2)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试验制剂应获得SFDA临床试验批文,应为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放大试验产品;参比制剂应选择国内外同类上市主导产品。
(3)试验设计:交叉试验设计,即拉丁方试验设计。
试验在空腹条件下给药,一般禁食10小时以上,早上服药,用250ml水送服,4小时后统一进标准餐。
单次给药试验,一般应根据预试结果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总采样不少于12个点。取样一般持续3~5个半衰期或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测定尿药浓度,至少持续7个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试验通常采用单次给药,对于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可以采用多剂量重复给药,达到稳态后测定。多剂量给药试验,一般按临床常规方法连续给药一定时间,不少于药物7个半衰期后,开始测定谷浓度,测定谷浓度至少3次,以确定达到稳态。达稳态后至少要测定一个剂量间隔(t从0到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二、溶出度
1.溶出度的测定目的:
(1)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检查溶出度,确保临床使用安全、稳定、有效。
(2)考察制剂配方、制备工艺对主药成分溶出度的影响。
(3)比较不同固体剂型中药物的溶出度,作为剂型选择的依据。
(4)研究药物不同晶型、颗粒状态的溶出行为。
(5)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建立制剂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2.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转篮法、桨法、循环法及崩解仪法等。
操作要点:溶出介质、测定方法
3.溶出度的常用参数
①累积溶出最大量Y∞
②出现累积溶出最大量的时间tmax
③溶出50%的时间t0.5或t50%
④溶出某百分比的时间tm,如td表示溶出63.2%的时间
⑤累积溶出百分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等。
三、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比较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参数,判断其是否相关。如t0.5与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之间的相关性,将t0.5-Cmax、t0.5-tmax、t0.5-AUC分别进行成对数据回归分析,分别求得相关系数,判断有无相关性;药物溶出百分数与药物吸收百分数的相关性。
以上内容由文都网校整理发布,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资料尽在文都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