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第八单元祛风湿药(3)
雷公藤
【性味】 苦、辛,凉。有大毒。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治病证】①风湿痹证,拘挛疼痛。
②疔疮肿毒,腰带疮,湿疹,麻风,疥癣。
【用量用法】 10~25内服煎汤,文火1~2小时,研粉每次0.5一l.5g。入汤剂,宜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毒剧,故内服宜慎,孕妇忌服,患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或白细胞减少症者慎服。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香加皮
【性味】辛、苦,温。有毒。【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①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②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 4~9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千年健
【性味】 苦、辛,温。【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病证】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者。
【用量用法】 5~10g。煎汤或泡酒服。
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丝瓜络 祛风通络,化痰解毒
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鹿衔草 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路路通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穿山龙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小结
独活、羌活,同源于伞形科,而辛散苦燥温通,均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风头痛等证。但独活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及少阴伏风头痛;羌活则作用强烈,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太阳经(后脑)头痛及项背痛。
秦艽、防己 同为行散清利之品,均能祛风湿、止痹痛。其中秦艽性微寒,清热利小,药力平和,兼舒筋络,以热痹为佳。防己性寒,清热力强,尤宜热痹。其次,秦艽又退虚热、清利湿热,兼透表邪;防己又善清利下焦湿热而利水消肿。
木防己、汉防己,广防己 均苦辛性寒而能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治风湿热痹、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及小便不利。然木防己以祛风止痛为长,多用治风湿热痹关节肿痛;汉防己以利水消肿为长,多用治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及小便不利等。广防己含马兜铃酸,用当谨慎。
木瓜、伸筋草 均性温归肝经而能祛湿、舒筋活络。然木瓜酸归脾,善益筋血、除湿而舒筋活络,痹痛痉挛属湿盛或兼血虚津伤着用之,伸筋草善祛风除湿而舒筋活络,风湿俱盛者用之。木瓜又能化湿和中,生津开胃;伸筋草又治跌打损伤。
威灵仙、海风滕与清风藤:均善祛风湿通经络。但威灵仙善走串,力强效快,又兼消痰水、疗骨鲠。海风藤力稍缓;又兼活血,治跌打肿痛。清风藤力缓,治痹症无论寒热均可,又兼利小便,治水肿、脚气浮肿
徐长卿、络石藤 同归肝经,均能祛风通络止痛。徐长卿辛散温通,止痛力强,最善治风寒湿痹疼痛较重者,兼治脘腹疼痛,活血、止痒、解蛇毒。络石藤苦泄寒清,又能凉血消肿,最善治热痹红肿。
豨莶草、臭梧桐 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不同:豨莶草性寒,善祛筋骨间的风湿,治热痹宜生用,寒痹应制用;又能清热解毒。臭梧桐性凉,清热不及豨莶草,痹症无论寒热均可。
桑枝、丝瓜络 祛风通络,治风湿痹无论寒热新久均可。
路路通、穿山龙 :均苦辛平,归肝经,善走窜,功能祛风活络。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无论寒热均可;治跌打损伤、经闭,可配伍同用。然,路路通长于祛风,兼擅长通经下乳,还能止痒、利水。穿山龙则兼能除湿、活血,治疮肿;还能化痰止咳、治咳嗽痰多。
川乌、雷公藤 辛苦有大毒,善祛风除湿止痛,治风湿玩痹、拘挛疼痛、日久不愈。
蕲蛇、乌梢蛇 归肝经而搜剔走串,善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口外,半身不遂;定惊止痉。不同是蕲蛇有毒力强;乌梢蛇无毒力缓。
五加皮、桑寄生 均归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不同:五加皮性温,补肝肾力较强,还能利水消肿;桑寄生性平,长于养血而补肝益肾,还能固冲任安胎。
香加皮、五加皮,性温归肝肾经,既均能祛风湿、强筋骨,治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筋骨痿弱、小儿行迟;又均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相异的是:香加皮源于萝蘑科而有毒,长于利水消肿;五加皮源于五加科而无毒,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千年健、鹿衔草 苦温,善祛风湿、强筋骨。不同:千年健祛风湿力强,适宜老人泡酒。鹿衔草补肝肾力较强,又兼能调经止血、补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