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四六级资料中心,点击注册即可免费资料下载。 |
【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硕士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教育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院校排名
很多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都很难抉择,选择太好的院校又怕考不上,选择太差的又怕学不到东西,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内各大高校在公共管理硕士这一专业领域的排名情况。排名主要是综合了各大高校整体的实力以及在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面所花的精力和培养的结果,广大公共管理硕士考生报考选择院校的时候可以此为参照。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整体水平排名 |
综合得分 |
10246 |
复旦大学 |
1 |
94 |
10486 |
武汉大学 |
2 |
|
10001 |
北京大学 |
3 |
92 |
10003 |
清华大学 |
4 |
90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5 |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6 |
89 |
10558 |
中山大学 |
7 |
|
10335 |
浙江大学 |
8 |
87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9 |
86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10 |
84 |
10384 |
厦门大学 |
11 |
83 |
10055 |
南开大学 |
12 |
82 |
10294 |
河海大学 |
13 |
78 |
10056 |
天津大学 |
14 |
74 |
10610 |
四川大学 |
15 |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6 |
73 |
10183 |
吉林大学 |
17 |
72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18 |
71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19 |
70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20 |
|
10276 |
华东政法学院 |
21 |
|
10140 |
辽宁大学 |
22 |
69 |
10173 |
东北财经大学 |
23 |
|
10247 |
同济大学 |
24 |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25 |
|
10459 |
郑州大学 |
26 |
|
10532 |
湖南大学 |
27 |
|
10285 |
苏州大学 |
28 |
67 |
1052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9 |
|
报考条件
2011年MPA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2012年MPA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专科毕业后5年或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
621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
一、考试目的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考试时为招收学术型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考试的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沿革;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各占50%。考试时间180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学与管理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区别联系,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创新;
2.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行政学理论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3.公共管理的客体,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公共物品的供给及供给方式;
4.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方式,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职能的多种实现形式,公共管理职能市场化与社会化;
5.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中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6.公共组织的类型与结构,公共组织的管理体制。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及其地位和作用;
7.公共组织的领导和领导者,公共组织的领导方式;公共人力资源的分类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
8.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分类,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公共政策的监控。
9.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涵义,政府绩效评估。
10.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及其分类,应急管理的机构与运行。
(二)《管理学》
总论:
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的概念;管理者的角色;外国早期管理思想;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学习型组织。
2.管理伦理。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道德与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3.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4.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西安杨森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前提与本质。
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6.管理信息。信息、、信息系统、其他信息技术。
7.全球化管理。国际化经营的概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决策与计划:
1.决策与决策方法。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不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
2.计划与计划工作。概念:计划、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术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计划编制过程。
3.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概念:战略性计划、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企业核心能力;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过程;滚动计划法。
组织:
1.组织设计。概念:组织、组织结构、管理幅度、集权、分权、授权;组织设计的原则、任务、工作、环境影响和战略影响;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产品或服务部门化的优缺点;矩阵型结构的优缺点;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授权的原则。
2.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外部招聘、内部提升、绩效评估;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管理人员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3.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概念:组织变革、组织冲突、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动因、目标、程序、阻力及对策;组织冲突的影响和组织冲突的避免;组织文化的结构及内容;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领导
1.领导概论。领导的概念、领导权力的来源、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激励。概念:激励、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正强化、负强化;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双因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期望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公平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强化理论及其对管理的启示;薪酬管理。
3.沟通。沟通的概念、过程、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组织冲突的原因、冲突的管理。
控制
1.控制与控制过程。概念: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控制过程;有效控制。
2.控制方法。标杆控制;平衡积分卡控制。
创新
1.管理的创新职能。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活动的过程、创新管理的技能。
2.企业技术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内容、技术创新的来源、产品竞争战略。
3.企业组织创新。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企业制度的不同类型;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学位论文/授予
MPA及MPP学位要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及参加规定的活动(如研讨会和实习),取得所要求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拿学位(少数大学规定要写毕业论文,但多数大学没有论文要求,有的大学还有资格考试)。各大学对课程及学分数的要求不同,差距较大。就90年代初中期美国的情况看,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对MPA学位的要求是:学生要获得MPA学位,必须满足如下四项要求:修完4门核心课程,修完另外批准的12 门课程,一个批准的夏季实习和MPA资格考试。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MPP项目的要求是:在两年的脱产学习中,它的候选人必须修完18个学分(18门课),其中10个必修课学分。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的MPA 学位要求修满40个学分,由13门课和一个学分的公共事务研讨班组成,这13门课程的学分分布是:核心课程25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9学分, 选修课6学分。奥古斯丁的德克萨斯大学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的MPA学位的要求是:在二年的脱产全日制学习中,完成53个学分,包括五个方面的课程:7门必修的核心课程(21学分),3~4门选修课, 持续两学期的政策研究项目,暑假实习,职业报告或毕业论文。
人才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就业方向
MPA及MPP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各校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及去向相符。这些MPA学位获得者的就业背景十分广阔, 主要是在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从事公共服务工作,也有少数在私人部门(公司、企业)的行政部门就业。地方、州、联邦政府机构,非营利的公共组织(各种协会、基金会、工会等),思想库或咨询公司,公司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是MPA毕业生就业的四个主要机构。
招生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