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九)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表现特点是:遇劳累或情绪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其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据其证候当属中医“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病范畴。辨证要分清外感、内伤,辨别虚实,区分部位。外感头痛多属实证,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有虚有实,实者为肝阳上亢、痰浊上蒙及瘀血阻络,虚者为肾虚与血虚。 针灸治疗在辨证分型基础上结合循经选穴,处方以局部与远道相结合。针刺根据证候虚实施行补泻。 【辨证分型】 1.外感头痛 一般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如风寒重则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风热重则见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苔黄,脉浮数;若风湿重则见头痛如裹,痛有定处,肢体困倦,苔白腻,脉濡。 2.内伤头痛 一般发病较缓,肝阳上亢者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肾虚髓不上承者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气血虚弱者症见头痛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甚,脉细弱;痰浊上蒙清窍者症见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血瘀阻络者头痛迁延日久.或有头部外伤史。痛有定处,痛如锥刺,舌质暗。脉细涩。 【治疗】 1.刺灸法 (1)外感头痛 治则: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随证配穴:前头痛配印堂,偏头痛配外关,后头痛配天柱,头顶痛配四神聪,风热配曲池,风寒配风门拔火罐,风湿配头维、阴陵泉。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配合灸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内伤头痛 ①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随证配穴:胁痛、口苦配阳陵泉。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配合灸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②肾虚头痛 治则:滋阴补肾。 处方:百会 肾俞 太溪 悬钟 随证配穴:遗精带下配关元、三阴交,少寐配心俞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③血虚头痛 治则: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处方: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随证配穴:纳差配中脘,心悸配大陵。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④痰浊头痛 治则:健脾涤痰,降逆止痛。 处方: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随证配穴:胸闷配膻中,呕恶配内关。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⑤瘀血头痛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法 选穴:肝阳 颞 额 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2~3穴,毫针刺,每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还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刺灸穴位。 方法:内伤头痛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日或隔日注射l次,每穴注射0.5ml。外感头痛用柴胡注射液,每日1~2次,每穴注射0.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