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六)内脏绞痛 1.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性。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直至无名指和小指。疼痛一般持续1~5分钟左右,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而诱发。 【治疗】 ①针刺法 治则: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处方: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随证配穴: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阳气欲脱配水沟、百会。 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背俞穴向脊柱斜刺;余穴以“气至病所”手法使针感上传至前胸。 ②耳针法 选穴:心 小肠 交感 神门 内分泌 方法: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60分钟。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病 急性胆囊炎系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或摸到肿大的胆囊。 胆石病系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动态和并发症,主要为胆绞痛,其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胆绞痛发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胆囊炎、胆结石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 【治疗】 ①针刺法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处方: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 随证配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黄疸配至阳,发热配曲池、大椎。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②耳针法 选穴:肝 胰 胆 交感 神门 耳迷根 方法:急性发作时采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每次留针30~60分钟;剧痛缓解后再行耳穴压丸法,两耳交替进行。 3.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证。临床表现为上腹中部和右上腹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或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可向肩胛区或右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吐出蛔虫,继发感染时有发热。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一日发作数次。间歇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本病在农村较为多见,好发于儿童或青壮年。 【治疗】 ①针刺法 治则:解痉利胆,驱蛔止痛。 处方: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 随证配穴: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1~2小时。 ②耳针法 选穴:胰 胆 艇中 十二指肠 神门 耳迷根 方法: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针左侧,强刺激,捻转运针;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ml,每日1~2次。 4.肾绞痛 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结石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其临床表现为绞痛突然发生,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明、阴囊及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肾区可有叩击痛。 【治疗】 ①针刺法 治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处方: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肾俞、三焦俞位于肾区,又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配关元疏利膀胱气机;远取三阴交、阴陵泉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随证配穴: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②耳针法 选穴:肾 输尿管 交感 皮质下 三焦 方法:毫针刺,持续捻转3~5分钟,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