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执业药师药物化学辅导:氯霉素类抗生素1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2个手性碳,仅1R,2R(-)或D(-)苏阿糖型(Threo)有抗菌活性,临床使用
• 对G-及G+都有抑制作用,对G-效力强
• 对热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可发生水解
• 主要用于伤寒,斑疹伤寒,副伤寒等
•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青霉素为什么不能制成水溶液注射剂?
青霉素不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下易分解;常做成钠盐或钾盐粉针剂,注射前新鲜配制
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根据其缺点对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研究主要在哪些方面?
①对酸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②抗菌谱比较狭窄:对G+效果比对G-的效果好;③易产生耐药性;④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吸电子基团,阻止侧链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环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如青霉素V
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较大体积的基团,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又由于空间位阻阻碍限制侧链R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从而降低了青霉素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因此药物对酶稳定性增加.如苯唑西林钠
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或磺酸基)扩大了抗菌谱,不仅对G+有效,也对大多数G-有效。如阿莫西林
试说明耐酸,耐酶、广谱青霉素的结构特点。
耐酸青霉素的侧链上大多有吸电子基团,如非奈西林、阿杜西林
耐酶青霉素的侧链上都有较大体积的基团取代,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
广谱青霉素的侧链上都有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或磺酸基),如阿莫西林、羧苄西林
磺胺类抗菌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对药物化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磺胺类抗菌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建立抗代谢学说,为化学治疗药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建药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其代谢学说至今仍是药物设计的重要理论之一。
从抗代谢角度叙述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磺胺类药物作为抗代谢物代替对氨基苯甲酸参与细菌的四氢叶酸的合成,磺胺类药物在结构和电性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如果改变其相似性则抗菌活性降低,反之保持其相似性则保持抗菌活性。
磺胺类药物构效关系
其他芳环或引入其他基团,活性降低或丧失
氨基与磺酰胺基必须处在对位,在邻位或间位无抑菌作用
氨基游离或潜在的游离氨基有活性
R2单取代活性增强,一般为杂环取代,如嘧啶、噻唑等,双取代丧失活性
VitC为什么在储存中会出现黄色斑点?
VitC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在无氧环境下九容易发生脱水和水解反应。在酸性介质中受质子催化,反应速度比在碱性介质中快,发生脱羧生成呋喃甲醛,呋喃甲醛易聚合而呈现黄色斑点。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路线及简单注意事项,并标明反应条件
抗菌增效剂:化学名为甲氧苄胺嘧啶,常用TMP来表示。该药本身有较弱得抗菌作用,后来发现该药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合用可使磺胺类药物得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甚至使磺胺类药物得抑菌作用变成杀菌作用。原因是该药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后,可以使细菌得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作用。因此,该药又被称之为“磺胺增效剂”;再后来,医药工作者又发现该药和其它一些抗菌药物(包括部分抗生素)合用也能起到增效作用,所以,又将该药称之为“抗菌增效剂”。
代谢拮抗(Metabolic Antagonism)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之竞争性地与特定的酶相作用,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从而干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或以伪代谢物的身份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总结:
光学异构体:
右旋体: 天然VE、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乙胺丁醇
左旋>右旋: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右旋>左旋:扑尔敏、丙氧芬(右:镇痛;左:镇咳)
消旋体:氧氟沙星、普萘洛尔、多巴酚丁胺
外消旋体:合成VE、阿托品、盐酸氯胺酮、氯苯那敏、布洛芬、氮甲
天然维生素E右旋,合成消旋体
维生素A:最稳定的全反式结构 氨基糖苷类:具旋光性
VC:两个手性C原子,四个光学异构体,L(+)-苏阿糖型-
氯霉素:两个手性C,四个光学异构体。1R,2R[D-(-)苏阿糖型] 有活性
盐酸乙胺丁醇:2R,2R′… 两个手性C
布洛芬: 2个手性C,用消旋体
氯苯那敏:右旋(S )强于左旋 通常用消旋体
萘普生: S(+)构型
阿托品:有不对称碳原子,左旋莨菪碱的外消旋体
麻黄碱:1R,2S 伪麻黄碱:1S,2S
青霉素:2S,5R,6R
头孢菌素:6R,7R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