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辅导资料

更多

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考点解析16

  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考点解析16

  第八单元 外科感染

  概 念

  1.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插管等治疗后的感染。因此,为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感染极为常见,在所有的外科疾病中约占1/3—1/2。

  3.大部分外科感染由几种细菌引起,即使有些外科感染开始是由一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4.多数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相比,局部症状常较突出。

  1.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机体抵抗力

  B.术前、术中、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

  C.避免休克发生

  D.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E.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答案:E

  第一节 概论

  一、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外界侵入的病菌或机体内条件致病菌在人体抗感染能力发生缺陷时,便会引起外科感染。

  1.病菌的致病因素

  (1)病菌有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而侵入组织内生存繁殖。

  (2)病菌的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等分解组织,使感染扩散,造成全身性反应。

  (3)侵入人体组织内病菌的数量也是致病条件之一。

  2.关于病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 )

  A.病菌有粘附因子

  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

  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答案:E

  2.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1)局部因素,如皮肤粘膜的疾病与损害;空腔脏器与某些管道的阻塞而使内容物淤积;局部组织的缺血等因素,使病菌增殖,造成侵入门户而又丧失抗菌与修复的能力。

  (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常见于严重损伤或休克、糖尿病、尿毒症、肝功能不良、严重营养不良的人。艾滋病患者、白血病或白细胞过少者以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化疗药和放射化疗的病人。

  3.发生外科感染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

  A.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

  B.人体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C.病菌在组织内大量繁殖

  D.人体抵抗力有一定缺陷

  E.组织内的有氧环境

  答案:E

  3.感染的预防

  (1)严格消毒,严格无菌术。

  (2)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积极治疗易引起感染的疾病。

  (3)有效免疫疗法,正确处理伤口。

  二、病理

  1.非特异性感染

  病理改变: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份渗出

  转归

  (1)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人体抵抗力占优。

  (2)转为慢性感染—人体抵抗力和病原菌毒力相持。

  (3)扩散—病原菌毒力超过人体抵抗力。

  4.非特异性感染中,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

  A.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

  B.血管通透性增加

  C.血浆成份渗出

  D.干酪样坏死

  E.转为慢性炎症

  答案:D

  2.特异性感染

  (1)结核病的局部病变可表现为侵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冷脓肿等。

  (2)破伤风与气性坏疽可释出毒素,引起强烈的全身中毒症状。

  (3)真菌侵入粘膜或深部组织,发生局部炎症,形成肉芽肿含巨细胞和菌丝,也可出现溃疡、脓肿或空洞。

  (4)梭状芽胞杆菌

  5.不能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 )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β-嗜血性链球菌

  D.真菌

  E.梭状芽胞杆菌

  答案:C

  三、诊断

  1.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典型症状,轻重不同。

  2.全身症状

  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

  白细胞计数增加与核左移。

  病程长者可出现贫血、水肿、营养不良等。

  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

  4.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

  5.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

  6.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

  7.辅助检查:化验、X线、超声波、CT、MRI,疑有全身感染者应作血液细菌培养。

  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的病因,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增加病人的抗感染与修复能力,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

  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敷药物:消肿、止痛。

  3.热敷、理疗或放射疗法:消肿、止痛、杀菌、消炎。

  4.外科疗法: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

  6.外科感染的局部治疗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散瘀消肿

  B.患部适当活动,促进循环

  C.伴有严重中毒症状时切开减压

  D.必要时切除发炎脏器

  E.加强营养支持

  答案:B

  全身治疗

  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者,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其抵抗力,促使感染好转和消失。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正确应用有效抗生素。

  如能作细菌培养与敏感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

  2~3日后疗效不显著时,应更换药物。

  2.支持疗法

  (1)保证病人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

  (2)供给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经静脉输液和营养。

  (3)贫血、低蛋白血症时应予输血,败血症时宜多次适量输入新鲜血。

  (4)严重感染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与丙球肌肉注射。

  (5)抢救危重感染病人,可在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时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编推荐:

  2014年卫生职称考试时间确定

  2014年卫生职称冲刺备考专题

  2014年卫生职称报考指南

  201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汇总

  医学教育考试网创建医学交流群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