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历年考情6

小编推荐:

国家医学考试服务平台网上报名操作指南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报考指南

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完整版汇总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计划--加强版

2014年执业医师常见问题解答

医学教育考试网创建医学交流群

 

  第六单元特定穴

  考情分析

 

中医执业

A1

A2

B1

中医执业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点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29

2

29

下列特定穴的含义、穴名及应用: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

8

0

0

  *部分为旧大纲要求内容,新大纲未要求。

  知识要点

  五输穴

  1.概念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

  2.名称及五行属性 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属,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阴经的井、荥、输、经、合分属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井、荥、输、经、合,分属金、水、木、火、土。十二经五腧穴见表5-2。

  表5-2 十二经五腧穴

阴经

经脉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阳经

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足少阳胆经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注意记忆,几乎每年都考(执业2001/2002/2003/2004/2005,助理2002/2003/2004)。

  3.主治及应用

  (1)主治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应用 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临床应用包括以下两方面。

  1)本经子母补泻取穴: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例如,肺(经)五行属金,经渠五行属金故为其本穴,太渊五行属土而为其母穴,尺泽五行属水则为其子穴,故肺的虚证宜补太渊,肺的实证应泻尺泽。肾的虚证宜补复溜,实证应泻涌泉(助理2006)。

  2)他经子母补泻取穴:病在某经,而在其母经或子经上取穴。例如,肺的虚证宜补其母经足太阴脾经上的属土的母穴太白,肺的实证宜泻其子经足少阴肾经上的属水的子穴阴谷。原穴和络穴

  1.概念、名称及归经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每一脏腑各有1个原穴,故有“十二原”之称。阴经之原穴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阳经脉气盛长,于输穴之后另有原穴。十二经原穴多分布于腕踝部附近。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十二经脉各有1个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和脾之大络大包,总称十五络。

  2.主治及应用 对于脏腑疾患,无论虚实,都可取相应的原穴进行治疗(执业  2002/2004,助理2006)。络穴除可主治各自所属络脉的虚实病证外,也主治本经及表里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及其归属脏腑的疾患。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如合谷配列缺。十二经脉原穴和络穴名称及归经见表5-3。

  表5-3 十二经脉原穴和络穴名称及归经表

阴经经脉

原穴

络穴

阳经经脉

原穴

络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背俞穴、募穴

  1.概念、名称、归属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助理2001/2002/2003/2004/2005)。五脏六腑各有1个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的第一侧线上,又称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助理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五脏六腑各有1个募穴,其位置也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接近。五脏六腑俞、募穴名称及归属见表5-4。

  表5-4 五脏六腑俞、募穴名称及归属

五脏

背俞穴

募穴

六腑

背俞穴

募穴

肺俞

中府

大肠

大肠俞

天枢

心包

厥阴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门

心俞

巨阙

小肠

小肠俞

关元

脾俞

章门

胃俞

中脘

肝俞

期门

胆俞

日月

肾俞

京门

膀胱

膀胱俞

中极

  2.主治及应用

  1)脏病、虚证多取俞穴。

  2)腑病、实证多取募穴。

  3)俞穴与募穴还常常配合应用称为俞募配穴法,用以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执业2002/2004/2005, 助理2002/2004),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郄穴

  1.名称 郄穴是指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助理2000)。十二经脉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郄穴,共计有16个郄穴见表5-5

  表5-5 十六郄穴

经脉

郄穴

经脉

郄穴

经脉

郄穴

经脉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阴心经

阴郄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阳维脉

阳交

阴维脉

筑宾

阳跷脉

交信

阴跷脉

跗阳

  2.主治及应用 郄穴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证。例如,治疗肺病咯血,可取肺经郄穴孔最;治疗急性胃脘痛,可取胃经郄穴梁丘等。

  下合穴

  1.概念、名称 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大肠下合于足阳明经之上巨虚,小肠下合于足阳明经之下巨虚,三焦下合于足太阳经之委阳,胃下合于本经的足三里,胆下合于本经的阳陵泉,膀胱下合于本经的委中。

  2.主治及应用 在临床上,下合穴主要用来治疗六腑的病变。

  八脉交会穴

  1.概念、名称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它们是列缺、后溪、公孙、足临泣、照海、申脉、内关、外关。

  2.主治及应用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应用治疗所通奇经八脉的病证,又常将八穴分为四组,一上、一下配合治疗两脉相合部位的病证。八脉交会穴的配伍及主治病证见表5-6。

  表5-6 八脉交会穴的配伍及主治病证

所属经脉

八穴

所通八脉

治疗病证

足太阴脾经

公孙

冲脉

胃、心、胸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阴维脉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阳维脉

目外眦、耳后、侧头、颊、颈肩、胸胁

足少阳胆经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颈项、耳、肩胛、腰背

足太阳膀胱经

申脉

阳跷脉

手太阴肺经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经

照海

阴跷脉

  交会穴

  1.概念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交、会合部位的腧穴。2.应用交会穴具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病证的作用,临床上常选用交会穴治疗多经病证。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