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第一单元 针灸学发展概况 考情分析
中医执业 A1 A2 B1 中医执业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点 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点 1 0 0 ——
本单元内容为2006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新增内容,对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不作要求。仅有一道试题测试。
1)“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砭刺是刺法的萌芽时期。
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其中《灵枢》又称为《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4)魏晋时代的皇甫谧编写的《针灸甲乙经》,共收录了349个穴位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在针灸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唐代初期针灸已成为专门学科。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医家的经验和个人体会,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他还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6)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确立了354个经穴。公元1027年他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供针灸教学和考试用(执业2006)。
7)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十四经”。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