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综合知识与技能

更多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四诊2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即将开始,相信各位考生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汇总了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的相关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四诊2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七)望排出物

  二、闻诊

  (一)听声音

  1.语声

  “言为心声”,语言错乱多属于心的病变。若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是谵语,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是郑声,属于心气太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2.呼吸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喘有虚实之分。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的,属实喘,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属虚喘,乃肺肾气虚,出纳无力之故。

  3.咳嗽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4.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呃逆,俗称“打呃”。 嗳气,又称噫气,俗名打嗝,多见于饱食后,可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气逆等原因引起。

  (二)嗅气味

  大便臭秽为热;有腥味的属寒。小便臊臭,多为湿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宿食停滞。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的,多为热毒炽盛,瘀结成脓的肺痈。

  三、问诊

  (一)问寒热

  寒热,即恶寒发热,是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恶寒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凡患者感觉怕冷,甚则加衣被、近火取暖,仍觉寒冷的,称为恶寒。若虽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有所缓解者,又称为畏寒。

  1.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是外邪客于肌表,卫阳与邪气相争的反映。由于外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又有恶寒重发热轻与恶寒轻发热重的不同。

  2.但寒不热 在疾病过程中,患者惟感畏寒而不发热,多属虚寒证。阳气虚于内,阳虚则寒,不能温煦肌表,故同时并见面色苍白、肢冷路卧、喜着衣被等虚寒证的表现。寒邪直中脏腑,阳气被伤,也可见畏寒或病变部位冷痛,此即所谓“阴盛则寒”。

  3.但热不寒 发热不恶寒而但恶热。

  (1)壮热

  (2)潮热

  ①阴虚潮热

  ②湿温潮热

  ③阳明潮热

  (3)长期低热

  4.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称为寒热往来,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为邪气虽不太盛,正气确也不强,邪气既不能侵入于里,正气也不能祛邪使之出表,正邪交争的表现。

  (二)问汗

  1.表证辨汗

  表证是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证有汗与无汗,往往可以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如伤寒表实证之类,寒主收敛,使腠理致密,汗孔闭塞所致。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如太阳中风证之类;又如外感风热,以及卫阳虚弱,复感外邪的表证,都可以见到出汗,因风性开泄,热性升散,均可使腠理疏松而汗出。

  2.自汗

  3.盗汗

  4.绝汗

  5.战汗

  此外,还有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汗出仅限于头部的头汗。老年人气喘的头额汗出,则多为虚证。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阳上越,阴虚不能涵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还有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的半侧身体出汗,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还有阴经郁热熏蒸所致的手足心汗出,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独见于心胸部多汗等。

  临床上除应辨别以上各种汗症外,还应注意辨别冷汗与热汗。冷汗多因阳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所致;热汗多由外感风热或内热蒸迫所引起。

   小编推荐:

   2014年执业药师报考指南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5年执业药师报名条件及考纲新政策

   2014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内容调整通知

   文都独家整理2014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新增知识点具体内容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