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辅导:崩解剂
崩解剂
是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破碎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作用(口含片、舌下片)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中药片剂因大多含药材细粉或浸膏,遇水后缓缓崩解,一般不另加崩解剂。
1、作用机制: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等
2、常用崩解剂
① 干淀粉
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主要由于毛细管作用及其吸水膨胀性其作用。在100~105℃干燥1小时,含水量在8%以下。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5%~20%。
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但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来达到预期的崩解效果
②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 剂。亦可用作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常用量:片重的2-6%
适于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药物,一般采用外加法。
③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吸水膨胀度达500%~700%,崩解作用好。一般用量2~5%
④泡腾崩解剂:常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遇水产生二氧化碳,利用产生的气体,使片剂很快崩解。是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
⑤表面活性剂:崩解辅助剂,增加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加速疏水性或不溶性药物的崩解。常用聚山梨酯80、月桂醇硫酸钠。
3、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a 内加法:
b 外加法:
c 内、外加法:
在相同用量时,其崩解速度是: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但其溶出速率则是: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特殊加入法:泡腾崩解剂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加入;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