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第六章 围手术期处理 第一节 术前准备 按照手术的时限性,外科手术可分为三种: ① 急症手术:例如外伤性肠破裂。 ② 限期手术:例如各种恶性肿瘤根除术。 ③择期手术:例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一)一般准备 包括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两方面。 1.心理准备 2.生理准备 (1)为手术后变化的适应性锻炼: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 (2)预防感染:下列情况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②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伤,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至实施清创的间隔时间较长,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以及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术。 (二)特殊准备 1.心血管病 病人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必作特殊准备。 2.肺功能障碍 戒烟l~2周。术前鼓励病人呼吸训练,增加功能残气量,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l~2周;如系急症手术,需加用抗生素。 3.肾疾病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经过内科处理,都能较好的耐受手术;重度肾功能损害者,只要在有效的透析疗法处理下,仍然能相当安全地耐受手术。 4.糖尿病 重症糖尿病患者施行择期手术前,血糖和尿糖控制标准:将病人血糖稳定于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尿糖+~++。 第二节 术后处理 一、各种不适的处理 1.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 2.腹胀 术后早期腹胀一般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肠腔内积气不能排出所致。 3.尿潴留 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都是常见原因。先可安定病人情绪,如无禁忌,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立起排尿。下腹部热敷,轻柔按摩,用止痛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 当引流尿量>500ml时,应留置导尿管1—2天。 二、活动 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因静脉血流缓慢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此外,尚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三、饮食 1.非腹部手术 局部麻醉下实施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饮食。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者,术后3~6小时即可进饮食。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 2.腹部手术 择期胃肠道手术,待肠道蠕动恢复(约需2~3日),可以开始饮水,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半流质,第7~9日可以恢复普通饮食。 四、缝线拆除 (1)头、面、颈部在术后4~5天拆线; (2)下腹及会阴部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和臀部7~9天; (3)四肢部10~12天(近关节部位可延长一些时间); (4)减张缝线14天拆除(尤其二次缝合者)。 五、创口分类 1.手术病人的切口种类分为: (1)清洁切口,用“Ⅰ”表示,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表示,如胃大部切除术;皮肤不容易彻底消毒的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再度切开者 (3)污染切口,用“Ⅲ”表示,如阑尾穿孔切口、肠梗阻坏死的手术。 2.切口的愈合分为3级: 甲级愈合用“甲”表示,指愈合良好的切口; 乙级愈合用“乙”表示,指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丙级愈合“丙”表示,指切口化脓,需作切开引流的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