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二

更多

2014执业药师药物化学:全身麻醉药

  2014执业药师药物化学辅导: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

  § 根据给药途径,全麻药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

  § 吸入性麻醉药是一些性质稳定的易挥发的气体或低沸点的液体,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或氧气混合,由呼吸道进入肺泡,扩散到血液,分布到神经组织,抑制神经传导,发挥麻醉作用。

  § 静脉麻醉药是一些水溶性较好的物质,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快速作用中枢神经,麻醉作用快,不良反应少。

  一 吸入性麻醉药

  1 吸入性麻醉药的种类:

  § 笑气(N2O):1844年用于临床,含N2O 80-85%的氧气的混合物麻醉作用较佳,但由于氧气的浓度低于20%,容易产生缺氧症,属于辅助麻醉药。性质稳定,在体内不发生化学转化,大部分由呼气排出体外。

  § 乙醚:1842年用于临床,具有较好的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但保存时易燃、易爆和产生过氧化物;使用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支气管的黏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麻醉诱导时间长,给药后苏醒的速度慢。现在以很少用于临床。

  § 短链的脂肪烃类:包括烷、烯、炔均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一般是随链的增长,麻醉作用增强,但存在心血管系统毒性。临床曾使用的是环丙烷和氯仿。

  § 氟代烃和醚类:烃和醚化合物中引入卤原子,可降低易燃性,增强麻醉作用。现在临床使用的主要有:氟烷(CF3CHBrCl)、甲氧氟烷(CH3OCF2CHCl2)、恩氟烷(CHF2OCF2CHFCl)、异氟烷(CHF2O- CHClCF3)、七氟烷(CH2FOCH(CF3)2和地氟烷(CHF2OCHFCF3)

  2 吸入性麻醉药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

  § 通过吸入方式给药时,首先进入肺组织,药物在肺泡达到平衡后,经肺泡膜交换进入血液,在血液中达到饱和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和大脑。

  §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物在脂质和血液中溶解度,与到达大脑中的作用部位浓度有关,因此影响药物的麻醉效果。

  § 影响麻醉效果的理化性质包括:肺泡的最低有效浓度(MAC)、血/气分配系数和油/气分配系数

  § 肺泡的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能使50%的成年病人产生符合外科手术需要的麻醉效果时,在1个大气压下,肺泡中的药物浓度。MAC体现出吸入性麻醉剂的作用强度。

  § 血/气分配系数是指平衡状态时吸入性麻醉药在血液中的浓度与气相中浓度的比值。在血液中溶解度比较大的药物,血/气分配系数较大,进入组织产生麻醉作用所需的时间长,即诱导期长;停药后,药物通过呼气离开血液的时间也较长,即苏醒所需的时间较长。故血/气分配系数反映出产生麻醉作用的诱导期的长短和苏醒的快慢。

  § 血/气分配系数与油/气分配系数之间具有相关性,油/气分配系数可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因此通常用油/气分配系数评价吸入性麻醉药。油/气分配系数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相关,当logP=2时,麻醉作用最强。

   2014年执业药师报考指南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文都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命中率高达85%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