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
腰痛
【病因病机】
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若感受风寒湿邪,邪客于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后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均可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若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部经络失于温煦、濡养,也可致腰痛。
腰部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循行经过,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辨证】
主症腰部疼痛。
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
兼见腰部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者,为寒湿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腰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者,为瘀血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者,为肾虚腰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配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
操作 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艾灸。
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疏通腰背部足太阳经气,为治腰背疼痛之要穴。
与腰痛关系不密切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少阴肾经
D.带脉
E.督脉
『正确答案』B
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少阳胆经
D.带脉
E.督脉
『正确答案』E
疼痛在腰脊两侧,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厥阴肝经
E.督脉
『正确答案』B
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
A.阿是穴、肾俞、太溪
B.委中、昆仑、太溪
C.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D.阿是穴、背俞穴、太溪
E.命门、昆仑、委中
『正确答案』C
肾虚腰痛除主穴外,应加取
A.关元、腰阳关、昆仑
B.膈俞、三阴交、血海
C.太冲、肝俞、肾俞
D.肾俞、命门、志室
E.足三里、脾俞、胃俞
『正确答案』D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患侧耳穴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和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附]坐骨神经痛
【病因病机】
因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损伤筋脉,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风寒湿邪入侵,痹阻腰腿部;湿热邪气侵淫,湿着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经脉,也可导致腰腿痛。本病以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为主症,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 腰夹脊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操作 毫针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