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引起公众对自杀问题的关注,从2003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预防自杀的承诺和行动。2010年的主题是“全球携手预防自杀: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
自杀通常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6名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每一名自杀身亡者身后,可能是20名以上的自杀未遂者。
据统计,过去45年以来,全球自杀率上升了60%。全球每天平均有近3000人自杀。在一些国家,自杀是导致15岁至44岁人群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自杀是与心理、社会、文化或者环境有关的一种健康问题,预防自杀的主要措施包括:遏制自杀手段,如杀虫剂、药物、枪支等;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特别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杀未遂者进行劝导和护理;负责任的媒体报道等。
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和社会等方面诸多压力不断升级。美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中国人也好,无一国家可以回避这个社会问题。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如何缓解各种压力,为人们身心减负,成为赫然摆在世界面前的课题。让我们今天借此机会思考“轻生”这个话题。
自杀的男性往往选择更致命的方式。他们对准自己的头部开枪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
哪些人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自杀是一较复杂的现象,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同等条件、同等情况下,有人自杀,有的却没有自杀;有的人在别人看来没有任何道理却选择了自杀,而有的人受到很大打击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可循。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什么样的环境影响自杀?
虽然一定人群或有特点的人群出现自杀行为的机会高,但他们是否会真的出现自杀行为、结果是否会导致死亡,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如何减少自杀行为?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
2、鼓励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求助其他专业人员。
3、家里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切莫恐慌,避免“家丑不可外扬”观念作祟而耻于向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
各国轻生者原因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