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门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但是,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濒危乃至灭绝,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甚至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在无情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足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牛产劳动为中介,而牛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十—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的。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百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和谐始白人的内心,我们应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人生环境,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人生实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