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中医基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气血关系

小编推荐: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报考指南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计划--加强版

医师资格考试交流群:317123625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重点)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3)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举例)。

  3.气能摄血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即“气不摄血”) (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举例)。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举例)。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3)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大出血时,在紧急止血的基础上,往往多用大剂补气药物来益气固脱(举例)。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即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之一),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

  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亦可归纳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生气和津能载气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五个方面,应掌握其各自的含义、生理体现、病理表现,以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二)津血同源

  1.含义:津液和血来源相同而又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津液与血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2)津液进入脉中,与营气结合,便化生为血液;血液中的津液,与营气分离而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液。

  因为汗液为津液所化生,而津血同源,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3.病理表现:津血互损(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1)治疗津血互损的病证,应津血互补;

  (2)“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略讲)

  (一)精与气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

  2.精能化气

  (二)精、气与神的关系

  1.精、气化神

  2.神驭精、气

  总结: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的辩证法观点

-----------------------------------------------------------------------------------------------------------------------------------------------------------------------201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培训课程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