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辅导资料

更多

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烧伤代谢特点

  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烧伤代谢特点

  烧伤(burn)是指热力导致的皮肤和其它组织的损伤。烧伤不仅可使皮肤全层受到损害,而且还会伤及肌肉、骨骼和内脏,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呼吸、排泄系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大面积严重烧伤是引起全身性伤害的复杂疾病,对烧伤患者及时合理地补充营养物质,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合并症、促进机体恢复的关键。

  一、疾病代谢特点

  大面积烧伤可引起机体代谢改变,通常烧伤后1~2天出现短时间的基础代谢降低,相当于休克期;然后出现代谢旺盛反应,也称超高代谢,此期可持续较长时间,相当于感染期;随后烧伤创面大部分愈合,机体合成代谢加强,相当于康复期。超高代谢反应主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强,耗氧量及产热增加,蛋白质过度分解,以及由于肌肉、脂肪、水分消耗所致的体重明显下降等一系列变化。

  (一)能量代谢

  大面积深度烧伤时,基础代谢率增加幅度可达50%~100%,明显高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感染和其它严重创伤时的增加程度。患者同时伴有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严重烧伤者体温可达38~40℃,心率达120次/分。代谢旺盛阶段的长短与烧伤的程度有关,严重烧伤患者可持续数月。烧伤后代谢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加而升高,烧伤面积分别为30%与60%时,基础代谢率分别增高70%与98%。代谢率的增加一般在伤后6~10天达到高峰,以后随创面修复和感染的控制,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蛋白质代谢

  患者烧伤后第2天即表现为尿素氮排出量增加,可持续数日至数周,轻、中度烧伤每日丢失尿氮达10~20g,严重烧伤时达28~45g,在合并败血症时,每日可排出60~70g。中度烧伤时分解代谢可持续30天,分解的蛋白质累积达12kg。患者除了尿氮排出量增加外,从烧伤创面也可丢失一定数量的氮。机体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和氮的大量丢失,使患者很快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另外,在治疗过程中的每次手术切痂、植皮,以及合并败血症时,尿氮排出量也会显著增加。

  (三)脂类代谢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早期可出现血浆内游离脂肪酸升高,且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浆甘油三酯则相对无变化。烧伤创面水肿液中也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未酯化脂肪酸。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组织内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脂解作用。同时,在代谢旺盛期,脂肪成为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体内消耗总量的80%来自脂肪氧化。严重烧伤患者,每日脂肪丢失量可高达600g以上。

  (四)碳水化合物代谢

  烧伤后患者常出现轻度或中度高血糖,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有半数在伤后2小时内出现高血糖症,血液中葡萄糖来源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烧伤患者糖耐量水平降低,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和细胞内出现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2014年卫生职称考试时间确定

 

  201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汇总

 

  2013年卫生专业考试合格标准通知 

 

  2013年卫生职称考题与解析

 

  文都卫生职称微博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