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
一 . 定义:
水中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 . 病机:
基本病理变化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 水湿 疮毒 瘀血.
三 . 治则:
发汗 利尿 泻下逐水。
四 . 病证鉴别:
阳水与阴水
阳水:病因为风邪疮毒水湿,多实证表证,病位在肺脾,发病急,病程短,水肿从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易治易消,多见于风水和皮水;
阴水:病因为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脾肾,发病缓慢,病程长,水肿从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至按之如泥,难消难治,多见于正水和石水。
五 . 证治分类:
(一)阳水
1. 风水相搏证: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病机: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剂: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2. 湿毒侵淫证: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病机: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 野菊花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3. 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病机: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 厚朴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 湿热壅盛证: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病机:湿热内蕴,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治法:分利湿热。
方剂:疏凿饮子。
<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 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 商陆槟榔生大黄>
(二)阴水
1. 脾阳虚衰证:
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支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剂:实脾饮。
<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
2. 肾阳衰微证: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恍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剂: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附子 肉桂 巴戟肉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3. 瘀水互结证: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病机: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方剂: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当归 赤芍 川芎 丹参 益母草 红花 凌霄花 路路通 桃仁 桂枝 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六 . 预防和调护:
注意调摄饮食:水肿病人应忌盐,肿势重者应予以无盐饮食,轻者予以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3~4克),肿退之后,亦应注意饮食不可过咸。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