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临床助理微生物讲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25单元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l题。

    本单元题量不大。考生应重点掌握病毒感染免疫预防中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特点及常用制剂。熟悉病毒分离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了解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考点串讲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采集原则

    (1)标本采集时间: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集标本,较易检出病毒。

    (2)标本采集部位:最好在感染部位采取。

    (3)标本运输:尽快冷藏送检,标本在处理、接种前切忌反复冻融,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

    (4)标本的处理与储存: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临床标本中可加入高浓度的抗生素。尽量及时接种,如不能当时接种,标本应保存在一70℃低温冰柜或液氮中。

    2.供血清学检测的标本采集原则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采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标本应在一20℃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min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

  (二)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1)培养细胞分类

    ①原代细胞:常用人胚肾、猴肾、鸡胚等原代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高,可用于生产病毒疫苗,但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

    ②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二倍体,生长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可用于制备病毒疫苗,也可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③传代细胞系:由癌细胞或二倍体细胞突变而来,染色体数为非整倍数,细胞生长迅速,可无限传代,在液氮中能长期保存,目前广泛用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2)细胞培养中病毒的鉴定

    ①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特征:细胞病变效应、红细胞吸附现象、干扰现象。

    ②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测定:空斑形成单位测定、50%致死量(LD50)和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病毒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③病毒的病原学鉴定。

  2.动物接种  常用大鼠、小鼠、豚鼠、家兔和猴等动物。

  3.鸡胚接种

  (三)病毒抗原的检测

  1.免疫荧光法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四)病毒抗体的检测

  1.中和试验  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中和抗体作用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2.补体结合试验  常用病毒内部可溶性抗原检测血清中IgM类抗体。

  3.血凝抑制试验

  (五)病毒核酸的检测

  1.核酸杂交技术  包括斑点核酸杂交、细胞内原位杂交、DNA印迹杂交和RNA印迹杂交等。

  2.PCR技术

  3.高通量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  预防病毒感染的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品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核酸疫苗等几类。

    2.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有抗病毒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丙种球蛋自和IL-2,以及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干扰素等,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2001)。常见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剂有:普通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血清、免疫调节剂等。

  (二)抗病毒治疗

  1.化学治疗

  2.免疫治疗  ①免疫调节或治疗剂。②治疗性疫苗。③免疫细胞的修饰和回输。

  3.基因治疗

历年经典试题

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B)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注射HBIg

E.注射α-干扰素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