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临床助理微生物讲义: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23单元  病毒的基本性状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2题,均为病毒的组成结构。

    考生需掌握常见病毒的结构组成,判断其为包膜病毒还是裸露病毒。掌握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及病毒复制的四个过程。

    了解病毒异常增殖表现及温度、射线、干燥和酸碱度等物理因素与脂溶剂、醛类、氧化剂和抗生素等化学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考点串讲

  一、病毒的形态

  纳米级(多数小于l50nm)、球形或近似球形(噬菌体大多蝌蚪状)。

  可通过电子显微镜、x线晶体衍射等技术观察测量。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2001、2005)。

    1.病毒核心  主要为核酸,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的物质。根据核酸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病毒衣壳

    (1)功能:维持病毒体形态、保护病毒核酸、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抗原性。

    (2)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病毒的结构可有3种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3.包膜  有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称为裸露病毒。包膜的化学组成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三、病毒的增殖

  1.复制周期

  (1)亟附和穿入。

  (2)脱壳:病毒在细胞内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方可在宿主细胞中发挥指令作用。

  (3)生物合成: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病毒核酸复制和病毒蛋白质合成两个方面。

  (4)装配与释放。

    2.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了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3.病毒的异常增殖

    (1)缺陷干扰颗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则被称为缺陷干扰颗粒。

    (2)顿挫感染: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物理因素的影响

    (1)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有些病毒如乙肝病毒耐热。

    (2)射线:电离辐射和紫外线均可使病毒灭活。

    (3)干燥:病毒在常温中干燥条件下易被灭活。

    (4)酸碱度:大多数病毒在pH 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pH9.0以上迅速被灭活。

    2.化学因素的影响

    (1)脂溶剂:可使包膜病毒的脂质溶解而灭活病毒。

    (2)醛类: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都有破坏作用,使病毒失去感染性。

    (3)氧化剂、卤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对过氧化氢、漂白粉、高锰酸钾、碘和碘化物及其他卤素类化学物质都很敏感。

    (4)抗生素与中草药: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某些中草药对某些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历年经典试题

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的病毒体结构组成是(D)

A.核酸和刺突

B.衣壳和包膜

C.基质蛋白和衣壳

D.核酸和衣壳

E.核酸和包膜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