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学科知识

更多

2013年语文教师招聘: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一般语法著作所下的定义是说,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另一事物即谓语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如郭锡良主编、王力校订的《古代汉语》说:“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其他语法书虽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1.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2.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3.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4.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在名词的使动用法中,谓词名词固然表示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但不一定非要另立“使成用法”的名目,只要在所下定义中把两种情况涵概进去就行了。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谓语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施行和谓语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