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起考研英语写作,同学们都表示非常头疼,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事实上,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从现在起同学们就要注重素材积累,不要考前临时抱佛脚。在复习中,一定要自己动手写,基础较差的同学尤其要加强日常的写作练习,相信一点一滴的积累势必会造就水滴石穿的奇迹。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法可循的,写作亦不出乎其外。下面文都编辑就给大家讲讲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贸然挑战长难句,聪明反被聪明误
很多同学在进行写作练习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挑战一下自己的长难句水平,借以宣泄在阅读理解模块中遭遇长难句时产生的那种无处安放的悲愤情绪。其实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神秘莫测的长难句,因其语法的高技术含量和句型的气势磅礴使同学们在进行模仿时常常只能抓住大概形体,而无法掌握其精髓,最后只能看着那“四不像”的成果尴尬不已。
错写长难句的主要表现也因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敢想敢做的闯劲产生了那么几种丰富多彩的类型,包括:从句引导词的缺失或错用(主干句后紧跟另一华丽的动词原形),句子必要成分的不完整和随意嵌套(漏掉或错接衔接成分,句子逻辑表达不通顺),对短语了解不透彻,用错场合(使用短语的同义转换时没有考虑到句型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格式变换),语境体会不透彻,常用搭配混淆(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在句中表述状态的不同),句子成分过多,表述意图模糊混乱(千言万语想要汇成一句话,然后便汇成了一段乱麻)。
其实长难句的仿写要以理解长难句为基础。句子虽然看似复杂,但结构无非主谓宾定状补,只要花些功夫在这些基本却重要的语法知识上,笼罩在长难句身上的神秘面纱也就揭开了。找到正确的方法理解了长难句,你就会发现,它很丑,可是它很温柔,在必要的时候,它会为你的写作,打开一扇阳光明媚的窗口。
二、句型句式太简单,高超水平难体现
有人为挑战长难句不成痛失宝贵的分数而苦恼不已,也有人因为句式过于简单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取高分而垂头丧气,特别是在遇到新颖的话题有无数想法意欲表达时,或灵感突现、写作状态极佳准备指点江山时。由于词汇量过少,句型句式变换太单一,虽然文字堆砌了很多,却没有几处亮点,因而无法得到较高的分数。
写作句式过于简单,主要是由考生的知识储备量还不够丰富造成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多注意从词汇、句式和段落等各个方面不断积累好的素材,不要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只限定在能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上,而是要学会阅读理解的解题精髓——同义转换。同样的句子,无论是措辞还是句型结构,你都可以像孙悟空72变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切换出多种优美而经典的表达方式,使文风奔放而有内涵,张扬而不失从容,那么你的作文一定会是那茫茫沧海中的一颗明珠!而话题就依然要靠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飞跃了。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些写作例文,在看书的过程当中自己多多思考每种话题的写作思路、观点角度,也要多学习例文的可取之处,对比体会其结构和措辞优于自己的地方,并将这些“精华”收集起来,应用在以后的写作中。经过这两方面的充实累积,相信大家都能写作境界上更上一层楼。
三、中文妙语乱翻译,词不达意误成绩
中国学生在用英文写作时往往会采用中式思维,即在写每一个句子的时候都先用中文想好,然后再翻译成英文。结果导致写出的文章不仅行文不符合英文的规律,读起来也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纠正中式思维习惯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英文语感,同时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尽量让自己用英文来思考。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一些中文的成语、谚语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非常不好。因为大部分中国的成语和谚语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现成翻译,考生贸然翻译,不仅导致写出来的英文非常拗口,还会让人不知所云。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掌握英文的谚语,并灵活运用到文章之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是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克服写作过程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平时注意记忆和整理,如此才能在考试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