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辅导(42)
2013执业药师考试将近,各位考生朋友都在积极的备考复习,文都教育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辅导的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药剂学 第八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第三节 热原
热原的概念:
热原(pyrogens)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大约半小时以后,就使人体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0%,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热原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因热原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先经过一个短的潜伏期后,温度略微上升,然后又略微下降,接着又很快上升,并出现一个高峰,根据这种现象而导致一个假设:即细菌性热原本身不引起发热反应。但热原使多形核白细胞及其他细胞释放一种内源性热原(endogenous pyrogen),虽然有人提出内源性热原可能是蛋白质或脂蛋白(1ipoprotein)组成,但其确切组成尚未肯定,它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能引起5一羟色胺的释放而导致发热,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由于注射途径不同,引起发热反应的程度也有差异。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l×10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