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3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56)

  2013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56)

  2013执业药师考试将近,各位考生朋友都在积极的备考复习,文都教育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的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中药学 第六章 清热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燥湿,主人肺与大肠,兼入胃与肝胆。作用偏于上焦肺及大肠,善清肺与大肠之火,除上中焦湿热。兼入血分,能凉血而止血,清热而安胎。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

  (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人丸散。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较强,湿热、热毒诸证宜用。炒黄芩苦寒之性略减,胎热胎动不安宜用。酒炒黄芩能上行,清上焦热宜用。炒炭凉血止血力较强,血热出血宜用。传统认为,条芩善清大肠火,枯芩善清肺火。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燥泄,能伐生发之气,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