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3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4)

  2013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4)

  2013执业药师考试将近,各位考生朋友都在积极的备考复习,文都教育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章节辅导的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中药学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五味

  含义:

  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确定依据: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知,如黄连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乌梅味酸、芒硝味咸等。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如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于是,在遇到用口尝滋味不能解释药物的效用时,便依据上述规律反推其味,所推出的味与口尝味无关系。如葛根,临床证明其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发表透疹,用口尝所得甘味只能解释归纳其生津止渴作用,而发表透疹则难以归纳解释,故又据发表透散多味辛的原则,再赋予其辛味。如此,葛根的药味不只是甘,而且有辛。经过无数次推理比较,医药学家逐步认识到这种以药效确定药味的方法要比口尝法更科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故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