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国内

更多

西部大开发十年纪实

西部大开发十年纪事

    199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西部地区那么大,占全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但大部分处于未开发或荒漠化状态。西部地区迟早是要大开发的,不开发,我们怎么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中国怎么能成为经济强国?这是我们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他要求有关部门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步骤、政策、办法和组织形式。

随后,当时的国家计委相继召开了4个座谈会,分别听取部门、地方、专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意见和建议,围绕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进行探讨。

6月17日,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他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后,他坚定地说,我们要下决心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下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9月,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0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这一文件成为指导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1月19日,国务院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7月26日,国务院召开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座谈会。10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这一年,西部地区开启了发展新进程。国家政策、投入向西部地区倾斜,创业者进军西部热土,西部广大干部群众涌动热情,全国各地鼎力相助,西部大开发战略隆重拉开了序幕。

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大战略、大思路,必须通盘考虑,统筹安排。2002年4月、5月,江泽民分别在西安和重庆召开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实施两年多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他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持改革创新,形成能够有力推动发展的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要坚持为民谋利,使各族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要坚持大局观点,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问题。

    支持西部大开发、服务西部大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树立一盘棋思想,西部大开发扬帆奋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标志,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六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为标志,将生态环保作为切入点,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改观。

——以能源及化学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为特色,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产业。

…………

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近3年,开发的思路和方式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水平,使西部大开发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前进。胡锦涛强调,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继续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分紧要。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扶持政策不会改变,支持力度不会减弱。

2003年1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农业部召开退牧还草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退牧还草工程。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召开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政策。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

新时期新情况,需要有新观念新思路。2005年,西部大开发迎来了5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就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指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坚定不移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西部大开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从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解决群众饮水、用电、道路、通信困难到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教育体系,从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到规划开发空间布局……西部大开发之路更加清晰,科学发展主线日益突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内容。让西部地区老百姓过上富足舒心的日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题中之义。这些年来,西部地区民生工程迅速推进,百姓生活越过越好。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

2006年7月1日,是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日子。这一天,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青藏铁路沿线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像青藏铁路一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上百个重点工程陆续开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建成,成为我国西部广袤土地上的新地标,无一不在深刻改变着西部地区的面貌,标注着西部大开发10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改善干旱少雨、沙漠肆虐、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恶劣环境,西部大开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都赋予了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任务。

中央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顶风沙,走荒漠,登沙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西部环境恶劣的地区考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007年4月在宁夏考察时,他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绿色不断延伸,生态屏障建设正使西部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退耕还林累计实施4亿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1.27亿亩,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如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走出一条新路子,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课题。

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看到这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等取得了新的成绩,十分高兴。他说,欠发达地区要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既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

能源及化学工业、优势矿产、装备制造、特色农牧业、旅游产业……10年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引擎,成为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正加快形成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胡锦涛总书记心系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次到西部地区考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同广大干部群众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更好发展的良策。

在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党中央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投资43%以上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振兴、技术创新和灾后重建等领域,并且带动了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比预期的要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成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

民族团结是做好西部大开发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2009年8月25日,正在新疆考察工作的胡锦涛在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时明确指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

随着政策有力推进、措施贯彻落实,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也得到更多实惠。

在党中央关心下,经过10年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万亿元增加到6.69万亿元,年均增长12%,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财政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6055亿元,年均增长近20%;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49662亿元,年均增长22.9%。

——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2000年至2009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20项,投资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6万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万多公里;民用机场达到81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重大水利、能源、通信设施建设也全面推进。

——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西部地区教育、就业、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4%和8.9%。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已有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额超过2.2万亿元。1999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9%,高于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成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今年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七大政策措施。

5月28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方向更加明确——今后,我国将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任务更加突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措施更加有力——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

战略高度的思考,前所未有的力度——党中央对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表明,随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政方针的落实,西部地区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可以预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科技事业、人才资源开发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先领域。同时,中央将继续帮助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望未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祖国西部地区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