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辅导资料

更多

外科主治医师: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ribr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结缔组织。在肿瘤组织内,既有软骨组织,同时在黏液样基质内也有巨核细胞或细胞核形状奇特的细胞。据国内最新统计,占整个骨肿瘤发病率的1.75%,比国外略高。

  【病理】

  瘤体大小不一,呈灰白色,质地软。切面呈实体性,肿瘤有薄层骨壳。

  镜下见瘤体呈分叶状结构,小叶中央有大片淡蓝色黏液成分,肿瘤细胞呈星形、梭形或圆形。小叶周围细胞丰富,为多核巨细胞、成纤维梭形细胞、巨噬细胞及成软骨细胞。

  【诊断】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局部酸痛不适,为间歇性痛,局部压痛轻微。浅表部位的肿瘤多因局部骨质膨胀而变形。近关节部位的肿瘤可影响关节活动。

  2.X线检查: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界限清楚。病灶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形成蚌壳状或扇形骨壳,有时出现粗细不等的骨间隔呈多层状,无明显骨膜反应。

  3.鉴别诊断:

  (1)非骨化性纤维瘤:症状与本病相似,位于骨干,呈偏心性,周围骨质硬化明显,骨皮质膨胀较轻。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2)成骨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位于骨骺端,呈偏心性,透光性降低。病损内可见钙化点,无硬化边缘。

  (3)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为20~40岁,位于长骨,大多在骨骺端,横向扩展,皮质膨胀明显。X线表现为肥皂泡状改变,常无硬化周边。

  (4)骨纤维异常增生: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X线表现多不像骨纤维异常增生那样呈典型的磨砂玻璃状透亮区。

  此外,从组织结构上还应与骨囊肿、软骨肉瘤、内生软骨瘤、黏液肉瘤、软骨黏液肉瘤相鉴别。

  4.诊断标准:

  (1)好发年龄:多见于10~30岁,发病与性别无关。

  (2)部位:全身诸骨皆可发病,多发于下肢,尤以胫骨近端最多见。

  (3)症状轻微,病程长。

  (4)X线片可见于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呈多囊状,以硬化骨和正常骨为界。

  【治疗】

  (1)肿瘤局部彻底切除加植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复发及破坏广泛的肿瘤可做截除术。个别病例可发生恶变,只要确诊可考虑截肢。

  (2)对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例,可按一般的骨折治疗原则处理。

  【疗效标准及预后】

  多数病例可获治愈,但可能复发,术后复发率为25%。

  2013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成绩查询

 

  2013年卫生职称考题与解析

 

  文都卫生职称微博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