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点为侵犯多个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如滑膜、肌腱、韧带都有病变,而后发生软骨和骨的破坏。病程长,具有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有急性发作和自行缓解并反复交替出现等特点。后期患者可出现关节强直和畸形、功能丧失,病变趋于自行静止。
【诊断】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有积液,包括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
3.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或腕关节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或积液。
4.在上述关节中有3个关节,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关节。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
7.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显示有骨侵蚀或明确的骨质疏松。第2~5项必须由医师认可,第l~4项必须持续6周以上,第2~7项中有4项者可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多见于儿童,常侵犯大关节。游走性关节疼痛和肿胀,肿痛消失后,关节恢复正常。
(2)骨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65岁以上的人几乎普遍存在。X线片可见软骨下骨硬化,边缘骨及囊性变。
【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本病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首先应对病人做好思想工作,树立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改善休养环境,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冷湿。
3.早期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后期应结合药物治疗。对关节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二)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治疗风湿病已有百年历史,疗效肯定。每日4~6g,分3~4次口服,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出血。
2.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布洛芬每日1200mg,分2次口服;双氯芬酸每日200mg,分3~4次口服;吲哚美辛每日75mg,分2~3次口服。此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嘱餐后服用。②肾毒性:老年及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作用,但停药后即复发,长期应用有明显不良反应。泼尼松10mg,每日一次,根据病情在短期内增减。
4.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剂量为5~10mg,每周一次,口服或注射。
5.其他药物:如蜂毒、蛇毒注射或局部涂搽。异体蛋白疗法、制剂疗法也有一定疗效。目前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很多,有经典的金字塔模式和下台阶模式。
6.中药:雷公藤、青藤碱亦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